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讨论分析 全国高考为什么不统一试卷真实原因居然是这些  > 高考,为什么不统一试卷?“分卷考试”的背后,其实是最大的公平

高考,为什么不统一试卷?“分卷考试”的背后,其实是最大的公平

2024年高考第二天。

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线下,关于“高考为什么不用统一试卷”的讨论,再次沸沸扬扬。

在常人看来,高考是一场全国学子的大竞技,要想得到公平的结果,就必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使用一样的试卷。

试卷不一样,谈何统一考试?统一录取?统一分数?

其实究其根本,当前国家这样的安排反而是最公平的,最起码站在广大学子的角度上看,这一制度是非常合理的。

为了便于理解,文史君给大家讲个历史上真实的故事,诸君就明白背后的逻辑了。

明朝的“分卷考试”

明洪武三十年,公元1397年二月,明朝礼部举行了一场科举考试。

当时的主考官是刘三吾,不仅学识渊博,胸怀坦荡,清廉如水,也是朱元璋洪武一朝德高望重的大学士,深得朱元璋器重。

后来,在刘三吾的主考下,科举考试顺利进行,最后刘三吾从全国几百名举人中,点出了52名考生呈报给朱元璋。

一个月后,殿试结果出来了:

状元——陈䢿,榜眼——尹昌隆,探花——刘谔。二甲13人,赐进士出身;三甲共35人,赐同进士出身。

很快,有人发现本次科举上榜的52名考生,无一例外的都是南方人。一甲陈䢿为福建闽县人,尹昌隆是江西泰和人,刘谔是浙江江阴人。

这样一来,北方的学子一下子不高兴了。

要知道元末明初以来,北方为了抵御蒙古的入侵,几乎所有的男子都上了战场。别说读书了,能活下命来都是万幸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北方士子如何与南方士子比?科举的结果不用想也知道结果了。

话说,殿试结果放榜以后,北方人看见上榜的都是南方人,肯定不高兴了。自己十年寒窗苦读,风餐露宿一个月,结果却是在给南方人陪跑。

于是,北方考生群情激愤,不仅撕了榜文,甚至把贡院的大门都砸了。文献记载,当时事件闹得很大,直接惊动了朱元璋。

当时朱元璋知道刘三吾没有弄虚作假,但是为了平北方考生之愤,只好下令复查考卷。在他看来,哪怕能从北方考生中选拔出三五个,也可以交代了。

毕竟,如果再有战事,到时候仰仗的还得是北方人。

也许当时一方面复查考卷的负责人张信没有领会朱元璋的意思,另一方面或许北方考生的试卷答的确实太差了。

结果复查之后,北方考生依然没有拔出名次的。

朱元璋知道这一结果后十分不悦,他也清晰的明白,要是这事处理不好,北方人心就会尽失。另一方面朝中若都是南方人为官,也不好平衡朝中各派势力。

实施“分卷考试”的原因

后来,朱元璋为了平息北方考生的怨气,终于拿出了他的杀手锏,下了个十分残忍的命令:

复试官张信、副主考白信蹈等人被凌迟处死。

刘三吾因为年纪太大,“特别恩赐”网开一面,判处发配充军。

状元陈䢿和探花刘谔,一并处死。处理完后,朱元璋又举行了一次考试。这次的结果自然还是一边倒。不同的是,这次61名进士又全都是北方人。

后来到了永乐年间,朱棣的第一批内阁班子依然是一贯的南方人。

直到洪熙元年,公元1425年,杨士奇才提出了按地区录取进士人数的办法,也就是南北分卷制度。

自此之后,困扰大明几十年的大问题终于尘埃落定。

要说到如今的高考分卷制度,首当其冲的一个关键因素,就是国家为了照顾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或区域。

宏观上看,看似不太公平的“分卷制度”,其实才是最大的公平。

另外国家之所以实施分卷考试,其实背后也有着不由分说的原因:

1、地域差异

中国地域辽阔,南北东西地理、气候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。这种地域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教育特点和考生需求有所不同。

相关推荐: